Base 鏈,背靠 Coinbase、技術選型精準、生态建設差異化,在未發幣的情況下,已穩居以太坊 Layer 2 之王。這篇文章帶你快速了解 Base 鏈崛起的秘密,解析 Layer 2 賽道現狀,並分享當前不可錯過的空投機會!
太不可思議了,Base 鏈超越了 “四大天王” 鏈?而且,它還沒有發幣!這意味著什麼?今天,我們聚焦 Base 鏈,先來看 10 月 31 日的幾組數據:
無論是 TVL(總鎖倉量)、24 小時交易量、24 小時收入還是周活躍人數等這些關鍵數據,Base 公鏈幾乎穩坐以太坊 Layer 2 之王的寶座!
Web3 小百科:什麼是 Layer 2?
在區塊鏈世界裡,以太坊這樣的主鏈(Layer 1)就像一條大公路,承載了大量交易需求。然而,當路上人越來越多,就會發生 “擁堵”,導致交易費用高、速度慢。於是,Web3 世界引入了 “Layer 2” 解決方案來分流。
Layer 2 就好比這條大公路旁的 “快車道”,大部分交易可以在這條快車道上完成,再將交易結果發送回主鏈確認。這樣既提高了交易速度,又降低了費用。
目前常見的 Layer 2 技術有兩種:OP Stack(Optimistic Rollup)和 ZK Rollup(零知識匯總)。Arbitrum、Optimism 和 Base 鏈採用的是 OP Stack,而 zkSync 和 StarkNet 採用的是 ZK Rollup。
那麼,Base 鏈究竟做對了什麼,憑什麼能在 2023 年成立後迅速崛起,成為 “第五天王”?
憑他在納斯達克上市的的媽媽 coinbase、憑他數據這麼強還未發幣、憑他路線選的對,憑他生態做得好?是的這些都對。
背靠 Coinbase 的強大支持
Base 的推出得益於 Coinbase 的強大背書,直接面向全球用戶。憑藉 Coinbase 的品牌和資源,Base 不僅贏得了用戶信任,還吸引了大量開發者。尤其是與 Coinbase 的集成,讓用戶能輕鬆從 Coinbase 錢包轉移資產到 Base 鏈,大大降低了使用門檻。
技術選擇 —— 基於 Optimism 的 OP Stack
Base 選擇 Optimism 的 OP Stack 作為底層技術,解決了擴展性和效率問題。OP Stack 為開發者提供了熟悉的工具鏈和開發環境,極大地縮短了項目上線時間,為生態快速擴展奠定了基礎。
搶佔市場的時機
Base 的上線時機非常巧妙,趁著 Layer 2 需求上升、ETH 高 Gas 費壓力大時切入,成為用戶理想的低成本高效替代方案。在 ARB、OP 等 Layer 2 逐漸遇到增長瓶頸時,Base 的出現成為新的選擇。
未發幣的空投預期,帶動用戶互動
Base 鏈雖然沒有發幣,但市場對其潛在空投充滿期待,這激勵了用戶積極參與生態互動,推動了 Base 鏈的活躍度。用 “空投預期” 策略增加用戶黏性,Base 這一步走得很聰明。
差異化的生態建設
Base 在生態選擇上側重用戶體驗,支持了一些能吸引新用戶的項目,如社交、域名、錢包等,而不僅僅是傳統的 DeFi。
積極擁抱 meme 文化
Base 鏈的另一個成功秘訣,就是它積極擁抱 meme 文化,成為了許多 meme 幣的 “熱土”。通過 meme 幣的活躍帶動,Base 鏈不僅吸引了大量年輕用戶,還讓生態更加生動有趣。
再看看四大天王的現狀
曾經風光無限的四大天王,ARB、OP、ZK Rollup 和 StarkNet,現在的表現卻略顯失色。尤其是 ZK Rollup,儘管受到廣泛看好,但現實中表現差強人意。我個人對 ZK Rollup 曾抱有很高期望,投入了大量資金,但現在卻是血虧。所以勸大家謹慎投資,任何數字貨幣都有歸零的風險。
然而,空投則是另一回事。只要找到優秀項目,早期參與並互動,幾乎零成本,就能獲得 “一级市場” 的早期機會,還能接觸到優質的 Web3 項目。
那 Base 鏈的空投機會我們怎麼能錯過呢?
簡單介紹一下我們今天要互動的幾個項目。官方親自下場做的的域名項目 Basename 和 Base 錢包,其次是大佬們都在關注的去中心化社交媒體 Farcaster,也非常值得體驗。最後是 DeFi 項目 Aerodrome,一個去中心化交易所佔據了 Base 鏈大部分的交易量和鎖倉量。
好的,那我們開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