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我們講了:判斷一條鏈是不是去中心化,第一步要看節點門檻,你能不能自由加入、能不能運行節點。但能加入並不代表你能記帳。決定 “誰來記帳、怎麼記” 的,是區塊鏈的共識機制。
簡單理解,你可以把區塊鏈想像成一個大家一起寫的帳本,節點,就像每個人手裡拿著這本帳本的副本,負責校對、存檔、廣播;那共識機制就是 “定規則的人”,決定這本帳到底誰來記,怎麼記,出錯了怎麼辦。
去中心化的區塊鏈,通常會採用 PoW(工作量證明)或者 PoS(權益證明) 這樣的機制,讓全球參與者都有機會競爭出塊,整個流程是開放的、透明的。
比如比特幣的 PoW,就是讓礦工透過算力競爭來爭奪記帳權;而以太坊現在的 PoS,則是透過質押 ETH 來選出驗證器,輪流提議和驗證區塊。
這兩種機制雖然形式不同,但有一個共同點 —— 沒有哪個組織能直接決定誰來記帳,也不能隨便篡改帳本,保障了網絡的去中心化。
那怎麼判斷一個鏈的共識機制是真正去中心化呢?
1、很簡單,你可以去查看它的區塊瀏覽器,看它的出塊地址是否多樣化,有沒有長期由同一批機構壟斷出塊。
2、或者查它的技術文檔,看有沒有明確說明採用了哪種共識機制,是否支持公眾質押、開放競爭。
反過來看,有些聯盟鏈,它根本就沒有什麼 PoW 或 PoS,而是直接指定幾個 “節點機構” 輪流出塊,像企業輪流排班一樣。這種共識機制,本質上就是集中控制,談不上什麼去中心化。
所以,節點門檻看的是 “能不能加入的問題”,共識機制看的是 “誰來主導” 的問題,這兩個維度合起來,才能看清一個鏈的底色 —— 到底是真去中心化,還是偽裝出來的去中心化。
“那除了節點和共識機制,還有一個關鍵點不能忽視 —— 就是代碼是否開源。因為你運行的節點、用的規則,最終都會寫在代碼裡,下一期我們聊聊代碼開源。
歡迎加入社區
歡迎進社區微信:BQ221858
歡迎關注微博:@QuarkMing202
歡迎關注推特:@xian2027666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