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你有沒有發現一個很奇怪的現象?在這份名單裡 —— 沒有美國。
美國不僅沒有發行 CBDC,甚至在 2025 年初還推動了一項法案,試圖徹底封殺它的發行和測試。
為什麼?作為全球金融霸主,美國為什麼會在這件事上選擇退出?
我們先來簡單回顧一下美國對 CBDC 的態度演變過程。
一、態度回顧:從研究到凍結#
2020 年,美聯儲啟動對 CBDC 的研究,提出推進前必須獲得 “國會授權 + 社會共識”;
2022 年,拜登政府行政令中提及支持研究 CBDC,但未推動實質落地;
2023 年起,國會與公眾中的反對聲音逐步上升;
2025 年 1 月,特朗普簽署行政命令,暫停所有零售 CBDC 研發,理由是其可能被用作政府監控工具;
同時,眾議院也在推進 HR5403《CBDC 反監控國家法案》,希望通過立法永久禁止 CBDC 發行和測試,但該法案截至目前尚未通過。但我估計會很快了。
二、美國拒絕 CBDC 的三大原因#
1)自由 vs 國家控制
對很多美國人來說,CBDC 並不是 “數字錢包”,而是一種政府可以:
1、追蹤交易、記錄資金流向、
2、凍結賬戶、限制用途、
3、在不經過司法程序的前提下干預個人財務自由的工具。
這直接觸碰到了美國社會中最根深蒂固的信仰 —— 有限政府與個人主權。
2025 年 2 月的一份民調顯示,74% 的美國人反對 CBDC;
社交媒體上,CBDC 被廣泛稱為 “金融極權”、“數字監控”、“反美工具”。
特朗普在行政命令中也直接寫道:它可能被用來監控美國人、限制合法交易。
所以在一定程度上,這不是金融手段之爭,而是理念邊界的防禦。
2)金融與制裁霸權的體系守護
CBDC 還觸碰到美國在全球金融系統中的兩個支柱:
一是商業銀行體系
CBDC 一旦上線,央行可能直接面對用戶,銀行中介角色被架空:
1、存款可能大量流向央行
2、銀行放貸能力被削弱
3、美聯儲需要承擔前所未有的賬戶管理與信貸責任
這對美國 “銀行驅動經濟” 的結構,幾乎是根本性重寫。
二是美元霸權與全球制裁體系
其他國家的 CBDC 被廣泛視為繞開 SWIFT 和美元清算的工具。
美國若跟進發行,會被迫重新設計跨境結算路徑,就會影響:
1、美元清算的主導權
2、SWIFT 制裁工具的效力
3、跨境金融的控制力
所以說,美國不是怕晚一步發 CBDC,而是根本不願交出它長期以來控制全球金融的那套工具鏈。
3)找到更適合自己的路徑
美國沒有放棄數字化,只是換了一種方式:讓市場替它完成數字美元的全球化。
截至 2025 年 6 月,全球穩定幣總市值已達 2554 億美元,90% 以上錨定美元;
USDT 和 USDC 已成為全球範圍內最主流的交易和跨境支付貨幣;
國會正在推進《穩定幣監管法案》,意圖將其納入合法合規體系。
這一策略的核心是:
“我們不需要自己去發國家錢包。只要全球用的是美元穩定幣,運行在我們認可的規則下,我們依然是鏈上的主導力量。”
這就是美國風格的數字貨幣路線 —— 控制規則,但是不控賬戶;讓市場跑,不讓國家做。
三、總結#
美國為什麼不發自己的數字美元?
制度層面:CBDC 與其自由至上的社會結構格格不入;
權力結構層面:CBDC 可能動搖現有金融架構與美元全球主導地位;
戰略替代層面:穩定幣已經成為數字美元的現實承載體,不必國家親自下場。
此刻的美國,已經走上了雙線並行的路徑:
一邊暫停 CBDC,一邊加快穩定幣的制度化。
如果你是美國政府,你會發 CBDC,親自掌控一切?
還是放手讓市場替你完成數字化,同時保住控制力與自由的制度紅線?
歡迎加入社區
歡迎進社區微信:BQ221858
歡迎關注微博:@QuarkMing202
歡迎關注推特:@xian202766693